
“当代唯物主义/物理主义的新发展”前沿论坛
暨第三届厦门大学“心灵与认知”学术工作坊
(2020.11.19—2020.11.22 厦门)
 
日程安排
 
 
  
   
    时间  | 
    地点  | 
    内容  | 
   
   
    11月19日(周四)  | 
   
   
    10:00-22:30  | 
    鹭江宾馆1楼大堂  | 
    报到、入住  | 
   
   
    19:10  | 
    7楼观海厅  | 
    晚餐  | 
   
   
    11月20日(周五)  | 
   
   
    7:00-8:00  | 
    1楼大堂咖啡厅  | 
    早餐  | 
   
   
    8:00-8:15  | 
    3楼英华厅  | 
    大会开幕式  | 
   
   
    8:15-10:05  | 
    3楼英华厅  | 
    第一场报告  | 
   
   
    10:05-10:35  | 
    茶歇与拍照  | 
   
   
    10:35-12:25  | 
    3楼英华厅  | 
    第二场报告  | 
   
   
    12:30  | 
    7楼观海厅  | 
    午餐  | 
   
   
    15:00-16:50  | 
    3楼英华厅  | 
    第三场报告  | 
   
   
    16:50-17:10  | 
    茶歇  | 
   
   
    17:10-19:00  | 
    3楼英华厅  | 
    第四场报告  | 
   
   
    19:10  | 
    7楼观海厅  | 
    晚餐(欢迎晚宴)  | 
   
   
    11月21日(周六)  | 
   
   
    7:00-8:00  | 
    1楼大堂咖啡厅  | 
    早餐  | 
   
   
    8:00-9:50  | 
    3楼英华厅  | 
    第一场报告  | 
   
   
    9:50-10:10  | 
    茶歇  | 
   
   
    10:10-12:00  | 
    3楼英华厅  | 
    第二场报告  | 
   
   
    12:30  | 
    7楼观海厅  | 
    午餐  | 
   
   
    15:00-16:50  | 
    3楼英华厅  | 
    第三场报告  | 
   
   
    16:50-17:10  | 
    茶歇  | 
   
   
    17:10-19:00  | 
    3楼英华厅  | 
    第四场报告  | 
   
   
    19:10  | 
    7楼观海厅  | 
    晚餐  | 
   
   
    11月22日(周日)  | 
   
   
    7:00-8:00  | 
    1楼大堂咖啡厅  | 
    早餐  | 
   
   
    8:00-9:50  | 
    3楼英华厅  | 
    第一场报告  | 
   
   
    9:50-10:10  | 
    茶歇  | 
   
   
    10:10-12:00  | 
    3楼英华厅  | 
    圆桌会议  | 
   
   
    12:10-12:25  | 
    3楼英华厅  | 
    闭幕式  | 
   
   
    12:30  | 
    7楼观海厅  | 
    午餐  | 
   
   
    18:00  | 
    7楼观海厅  | 
    晚餐  | 
   
  
 
 
 
 
 
 
会议日程
 
11月20日星期五上午开幕式及主题报告(8:00-12:25)
 
地点:鹭江宾馆英华厅
 
开幕式(8:00-8:15)
(每人发言5分钟,一共15分钟)
 
主持: 何纯秀 (厦门大学 副教授)
致辞: 朱 菁 (厦门大学人文学院院长 教授)
周 丹 (中国社科院哲学所《哲学研究》编辑部 副主任、副研究员)
胡志强 (《自然辩证法通讯》杂志社 主编、中国科学院大学 教授)
 
第一场报告(8:15-10:05)
 
(报告50分钟、每人各评论5分钟、提问讨论50分钟)
 
题目:多种随附性概念及其在心-身问题上的应用
主持:周 丹(中国社会科学院 副研究员)
主讲:陈晓平 (华南师范大学 教授)
评论1:任 远(中山大学 副教授)
评论2:陆 丁(首都师范大学 讲师) 
提问与讨论
 
拍照与茶歇(10:05-10:35)
 
第二场报告(10:35-12:25)
(报告50分钟、每人各评论5分钟、提问讨论50分钟)
 
题目:物理世界的心理因果性何以可能
主持:蔡海锋(厦门大学 讲师)
主讲:李 珍(中山大学 副教授)
评论1:殷 筱(华中师范大学 教授)
评论2:董 心(中央民族大学 讲师)
提问与讨论
 
11月20日星期五下午主题报告(15:00-19:00)
 
第一场报告(15:00-16:50)
(报告50分钟、每人各评论5分钟、提问讨论50分钟)
题目:心理物理学定律何以可能
主持:陶 锋(南开大学 副教授)
主讲:李继堂(苏州大学 教授)
评论1:刘 畅(中国人民大学 副教授)
评论2:代海强(北京师范大学 讲师)
提问与讨论
 
茶歇(16:50-17:10)
 
第二场报告(17:10-19:00)
 
(报告50分钟、每人各评论5分钟、提问讨论50分钟)
 
题目:Exclusion, Subset Realization, and Part-Whole Relations 
主持:代海强(北京师范大学 讲师)
主讲:张文俊(华南师范大学 副研究员)
评论1:郁 锋(华东师范大学 副教授)
评论2:叶 峰(首都师范大学 教授)
提问与讨论
 
11月21日星期六上午主题报告(8:00-12:00)
 
第一场报告(8:00-9:50)
(报告50分钟、每人各评论5分钟、提问讨论50分钟)
 
题目:现象性质与共意识关系
主持:刘晓飞(厦门大学 副教授)
主讲:陈敬坤(山西大学 副教授)
评论1:李 珍(中山大学 副教授)
评论2:张文俊(华南师范大学 副研究员)
提问与讨论
 
茶歇(9:50-10:10)
 
第二场报告(10:10-12:00)
(报告50分钟、每人各评论5分钟、提问讨论50分钟)
 
题目:“物理事项”的循否定义
主持:崔中良(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副教授)
主讲:王帅翔(中国科学院大学 博士生)
评论1:程 炼(武汉大学 教授)
评论2:陈晓平(华南师范大学 教授)
提问与讨论
 
11月21日星期六下午主题报告(15:00-19:00)
 
第一场报告(15:00-16:50)
(报告50分钟、每人各评论5分钟、提问讨论50分钟)
 
题目:物理主义不等于物理学主义
主持:陈常燊(山西大学 教授)
主讲:王晓阳(厦门大学 教授)
评论1:陆 丁(首都师范大学 讲师)
评论2:郁 锋(华东师范大学 副教授)
提问与讨论
 
茶歇(16:50-17:10)
 
第二场报告(17:10-19:00)
(报告50分钟、每人各评论5分钟、提问讨论50分钟)
 
题目:物理主义和物理的
主持:黄俊维(华侨大学 讲师)
主讲:王  振(湖北大学 助理教授)
评论1:王雨程(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讲师)
评论2:汤志恒(华中科技大学 讲师)
提问与讨论
 
 
 
 
 
11月22日星期日上午主题报告、圆桌会议及闭幕式(8:00-12:25)
 
第一场报告(8:00-9:50)
(报告50分钟、每人各评论5分钟、提问讨论50分钟)
 
题目:What is it like to be in a quantum superposition
主持:李主斌(上海交通大学 副教授) 
主讲:高 山(山西大学 教授)
评论1:陈向群(南昌大学 讲师)
评论2:李继堂(苏州大学 教授)
提问与讨论
 
茶歇9:50-10:10
 
圆桌会议(10:10-12:00)
(每人发言不超过8分钟、提问讨论1个小时)
 
主题:多学科交叉视域下的物理主义
主持:刘未沫 (中国社科院哲学所《哲学研究》编辑部 副编审、博士)
发言:叶 峰 (首都师范大学 教授) 
     江  怡 (山西大学 教授)
梅剑华 (山西大学 教授)
李麒麟 (北京大学 助理教授)
蔡恒进 (武汉大学 教授)
唐  瑭 (厦门大学 副教授)
提问与讨论
 
 
闭幕式(12:10—12:25)
(每人发言5分钟、一共15分钟)
 
主持:王晓阳 (厦门大学 教授)
总结: 江  怡 (山西大学 教授)
陈晓平 (华南师范大学 教授)
曹志平 (厦门大学 教授)